虽然父亲是秀才,可是因为两年前腿部患病跛了,不能再继续考功名,只能在镇上谋了个教书的活。
也许教书的待遇在村里其他人看起来很不错,可是因为一家四口没有其他收入,还要供方玉堂读书,家里的日子并不宽裕。
方晟睿有个七岁的弟弟,本来应该今年就开始在镇上启蒙了,因为家里钱财紧张,防秀才就让他明年再去。今年先在家跟父兄学习。
尽管如此,买笔墨纸张的费用,也是比非常大的开支。
方秀才家里还有个瞎眼的老母亲,平时行走也不是很方便。老人不知出生怎样的,对日常生活要求一直很高。
还跟小孩似的,对吃食很是挑嘴。
这让家里本来就促襟见肘的日子更加难了几分。
方晟睿的母亲是个勤劳的女人,虽然没文化,却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。
所以,哪怕方家的日子很窘迫了,在外人看来,还是挺不错的。表面上看起来,一家人走出去,个个衣裳整洁。
不像村里其他人,洗不干净不说,还补丁加补丁的。
总之,在村民们眼里,方秀才一家不光识字有文化,还有钱。谁要是做了他们家的儿媳妇,简直是烧高香了。
方秀才本身是外地人,应聘来这镇上教书,因为买不起镇上的房子,只能寻摸到村里,花点钱买了个旧院子。
方晟睿坐在简陋的牛车上,一路看看风景看看书,倒也不无聊。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家人了,不由自主的放下了书,往远处寻找自己家里的影子,眼神都有些迫切起来。
牛车行走到村口,突然停下了。
方晟睿正翘首看着远处自己家,差点被摔下来。
伸手抓住牛车上的扶栏,他不喜的皱眉看向前面。
只见一个女孩羞答答的站在牛车前,穿着身红粗布衣服,头上插着朵俗不可耐的头花。
红着脸,不停扭动着身子,低着头不时的偷看向他:“方哥哥,你回来了?”
方晟睿的脸一下子黑下来:“让开。”
真是不知所谓!
谁是你哥哥?我连你叫什么都不知道,就成哥哥了?
从十岁开始,这一幕就经常出现,方晟睿心里又烦躁又厌恶。
书上说的女人都是那么的知书达理,他不知为何现实中的女孩一个个都这么不知廉耻。时不时的靠近自己,送这送那的。拒绝了一个又来一个,无休无止。
王兰花的眼眶瞬间红了:“睿哥哥,人家一大早特地给你做了枣糕,在这里等你很久了。”
说着,她从怀里拿出了一小块捂了很久的用红布包着的枣糕:“还烫着呢,我放了红糖的,你尝尝,可好吃了。”
方晟睿一看她居然从贴身的怀里拿出吃食,直接脑补她臭烘烘的身体,脏兮兮的布,顿时想吐。
“走开。” 方晟睿忍吐忍的的脸色惨白。
如果不是父母就在前面不远的家里等着,他真想掉头就回县城去。
“姑娘,你让一下。”赶牛车的老伯笑嘻嘻的道。
年轻真好。
他以前年轻时也给村里的女孩送过东西的呢,可惜那姑娘后来嫁给别人了。
看着年轻男女情啊爱的,他很开心。
“方哥哥!” 王兰花不死心的继续上前,再次递上枣糕:“你一路赶回来,肯定饿坏了吧?快点趁热吃了啊!”
一股臭味扑鼻而来,方晟睿终于忍不住,直接吐了。
王兰花没想到方晟睿会对着自己吐,赶紧退后,还是被沾上了一点呕吐物。
“方哥哥……” 她 的眼圈再次都红了:“你是不是生病了?感冒了?要不去我家吧?我家里有红糖,我给你煮点红糖水,喝了睡一觉就要了。”
方晟睿脸色铁青。
刚才那一吐,是他始料未及的。从来没有这么当众失仪过的他,又尴尬又恼怒。
他直接跳下牛车,塞了把钱给赶车的老伯:“老伯,就到这里吧。”
老伯低头一数,少年的钱还是按照之前送到他家的数字给的,并没有少。
老伯乐呵呵的抽了下鞭子:“好嘞,老伯我也可以早点回家。”
方晟睿黑着脸拎着自己的包裹,迈开大长腿就往家里疾步赶去。
王兰花焦急的在后面追赶着:“方哥哥,等等我啊!”
方哥哥人高腿长的,又走这么快,她怎么追的上?
“方哥哥,你生病了呢,不要走太快啊!” 兰花捏着嗓子喊着。
看着方晟睿矫健的背影,王兰花忍不住又犯了花痴,流出口水:方哥哥的背影也这么好看呢!细腰大长腿,还有这TUN部,真是太诱人了,床.上的功夫肯定杠杠的……
方晟睿用力推开家里的院子,随即紧紧关上。
“哥,你回来了!” 七岁的方晟希正在院子里玩,看见哥哥进来,欢快的扑过来,脸上满是笑容。
方晟睿怜惜的摸了下弟弟有些枯燥的头发,塞给他一块饴糖:“给你的。”
这两个礼拜,他利用空暇时间,帮人抄书,攒了些钱。
看着聪明可爱的弟弟因为自己用了家里的钱而没能上学,他很难过。他要尽快帮弟弟攒足学费。
方晟希开心的接过饴糖,伸出舌头,小心的舔了一口,眼睛瞬间一亮,很快又欢喜的眯成了一条缝:“哥,真好吃。”
方母听见儿子回来了,马上从屋子里出来:“睿儿回来了?快进来洗把脸,喝杯热水。”
一路坐着牛车,吹了不少风,儿子肯定又渴又冷。
“锅里在熬粥,就快好了。” 方母喊完,继续回了灶间。
平常方晟睿不在家的时候,家里就吃用杂粮粗粮熬的,稀薄可见锅底的粥。
今天大儿子回来了,方母在糙米粥里特地加了点白米。儿子读书很费脑子的,可不能吃太差了。
方晟睿不光长的出色,从小读书也很厉害。
方秀才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带着有色眼光看儿子。
后来私塾的老师们个个夸他,说他是难遇的奇才,他这才确定自己并没有看走眼。
两夫妻下狠心,哪怕砸锅卖铁,也一定要供大儿子读书。